SED新西林黃劍鋒:景觀賦予社區商業更多可能
原文鏈接: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9/07/24/1267727.html
新浪地產
提要: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和多種經濟業態的產生,使得商業地產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社區模式的日漸成熟也讓社區商業走進人們的身邊,慢慢向著多業態多功能的體驗式場所發展。對此,如何打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商業環境,建立新型鄰里關系的場所成為現在各行業人士聚焦的一個熱點課題。 7月18日,一場關于“社區商業創新+辦公模式新時代”的主題沙龍在上海莘莊中心舉辦,許多有關商業地產開發、運營、設計等相關領域的實踐家一同匯聚在此,共同探討城市更新下的社區商業模式的發展方向。 活動期間,SED新西林景觀國際總經理兼首席設計總監黃劍鋒先生通過舉例多種社區商業綜合體項目,以景觀設計的視角闡述未來社區商業的發展方向。借此機會,在活動后期,新浪地產采訪到了黃劍鋒先生,針對他演講的主題,更近距離的深入了解他對于“共建鄰里新生活”看法和感受。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和多種經濟業態的產生,使得商業地產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社區模式的日漸成熟也讓社區商業走進人們的身邊,慢慢向著多業態多功能的體驗式場所發展。對此,如何打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商業環境,建立新型鄰里關系的場所成為現在各行業人士聚焦的一個熱點課題。
7月18日,一場關于“社區商業創新+辦公模式新時代”的主題沙龍在上海莘莊中心舉辦,許多有關商業地產開發、運營、設計等相關領域的實踐家一同匯聚在此,共同探討城市更新下的社區商業模式的發展方向。
活動期間,SED新西林景觀國際總經理兼首席設計總監黃劍鋒先生通過舉例多種社區商業綜合體項目,以景觀設計的視角闡述未來社區商業的發展方向。借此機會,在活動后期,新浪地產(微博)采訪到了黃劍鋒先生,針對他演講的主題,更近距離的深入了解他對于“共建鄰里新生活”看法和感受。
SED新西林景觀國際總經理兼首席設計總監 黃劍鋒
城市更新業態多元 鄰里關系日漸回暖
城市化的更新和經濟形態的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社區形態也隨之滲透到人們的日常。過去,自家的左鄰右舍都是熟悉的鄰居,走進小區都是熟悉的面孔,現在的住宅模式依舊,但是鄰里之間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人與人的“零溝通”也早已是常態。但隨著新零售等新經濟業態的滲透,社區文化生活也從過去的冰凍期逐漸開放,對此,黃劍鋒提出“共建社區鄰里新生活”的概念,他表示:現在與過去的變化課題要從近代的變化開始說起,不同年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鄰里生活就有所不同。比如從四合院到機關大院,到70年代的生活組團,再到90年代的小區模式,在新都市語境下,生活一直在發生變化。
“總體來說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四合院的鄰里關系,回家前后和鄰居打招呼再進家門;第二階段,單位鄰里關系,鄰里都是熟悉的同事。第三階段,生活組團,慢慢出現封閉小區。樓層之間的相互熟悉到門對門的陌生。現在,政府開始號召建設開放小區,純住宅用地已經不被批準,這種螺旋式的變化也意味著,鄰里關系從封閉到開放的緩和。”同時,黃劍鋒也提出五區社區城市概念:綠能導入、城聚動能、全健娛樂(生活情趣與娛樂)、藝術生活廊、寬屏集群,主要反映生活居住功能和外部環境,起到聚合性催化作用。
關注內在感受 做人們心靈的按摩師
如果說鋼筋水泥是建筑的骨架,那景觀設計就是給其注入靈魂的血肉。在一個完整的地產項目或建筑中,景觀設計起到的不僅是視覺上的美觀效果,其巧妙的設計也會觸發心靈上的直觀感受。用戶的內在體驗和感受是關鍵的一環。對此,黃劍鋒也表達了他多年來的心理感受。“我是學建筑出身,在景觀工作實踐了20年。從心理上講,景觀負責給人們做心靈按摩調養師,通過景觀設計可以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感的價值,最后達到第六感情感的升華,從而激發人的能量。”
好的景觀設計是可以帶動人的情緒的,真實的感受是不會騙人的。“看得見的綠意,聽得見的風聲,聞得到的花香,吃得到的果實都是帶給用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如果人處在一個放松愉悅的心情下生活和工作,一定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這是景觀營造創造出的核心價值,體驗和觀感是實打實的價值。”
除此之外,景觀設計所帶來的價值遠遠不止這些,高品質居住、辦公區的景觀建設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對于環境品質要求也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辦公和生活更多的是追求品質和舒適度的提升,景觀要充分發揮其價值性,在成本范圍內設計出優化的方案,來實現良好的互動關系。“從地產開發的價值來說,景觀要有一定的收益性和商業價值,場地的營造可以創造價值,符合生活的體驗空間,這種景觀才是真的帶來了價值。從五區開始,思考工作性質、便捷的聯系、室內設施綜合等價值,再從五感的價值到第六感情感的升華和激發,這些都是景觀要思考的必經之路。第六感在居住生活占據很重要的作用,像新加坡或亞洲的一些城市就十分注重第六感的感受。”黃劍鋒表示,“WELL國際健康標準,就提到陽光空氣社交的指標,要關注景觀建設和第六感,深入到人體內部的感受,運用到地產建筑的設計中,回歸到人的本性中去。”
“商業+住宅” 多角度打造未來商業社區新形態
在演講中,黃劍鋒也提出將商業等級劃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城市級,規格較高,能夠吸引外地游客前來打卡,但去往頻繁較低;區域級,能夠滿足部分區域而誕生的大型商場綜合體,一般區域的人群去往頻率較高;社區級,存在于社區周邊,服務于社區居民的商業體,周邊社區居民每一天都會前往。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他比較看好區域級和社區級的發展。在商業體時代下,人文、藝術和體驗越來越成為大部分人的追求的一部分,“寫字樓+商業+住宅”的城市生活形態,也為大部分年輕人提供了一站式的生活服務,成為一種新業態發展的趨勢。
目前,SED的“友巢社區”就是從商業社區的角度出發,結合多種業態需求,為年輕人定制的長租社區公寓,精準對焦年輕人群,結合項目居住、辦公、休閑、娛樂等綜合生活方式,打造時尚、便捷、藝術的生活環境。
“目前的深圳和廣州的案例,都是基于打造集參與、體驗、休閑互動多維一體的復合場地空間,有生活氣息的氛圍,但前提一定要結合好業態,業態與生活場景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同樣的邏輯,我也會運用到其他區域項目的景觀上,其實這就是城市規劃的一個縮影,概念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更加細化了。根據不同業態的需求來進行設計和區塊劃分,有休閑為主,聚會藝術為主,運動概念為主等等。根據現有的條件來進行設計調整,匹配需求。以當代的思維和生活理解把空間轉化為景觀的設計和氛圍場景的營造。”黃劍鋒強調。“但現在還存在一些問題,就藝術館來說,其內部既沒有真品也沒有把藝術生活和城市居民結合起來,應該建立一些提升居民生活格調的展館,有可消費的藝術品,來改善目前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社區商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的發展還將有巨大的潛力和想象空間,隨著城市化需求等諸多社會條件的演變,社區商業也將逐漸演變成綜合建筑、景觀、空間、聲音一體的體驗式場所,景觀設計的融入也從觀賞性和功能性賦予社區商業更多的可能性。